本帖最后由 吉江伯颜 于 2019-9-6 12:51 编辑
以古代日本的生产力来说,生产一副铠甲相当不容易,不仅对技术要求严格,也不能大量生产,因而很多有名的武将所用的铠甲基本上是价值连城,说是艺术品也不过分。且不要拿实战能力和欧洲“罐头”铠甲对比说事,完全不考虑日本本土国情,基于日本本土国情,这样的铠甲不仅足够满足实战需求,其艺术性更可以当作国礼相送。在英日的交往史中,德川秀忠就曾送给英王詹姆士一世两套日本胴丸铠甲,以示友好。其中一套铠甲被作为国礼收藏在英国伦敦塔中,并保存至今。
作为日本盔甲“胴丸”的前身——大铠,以铁片和皮革为主要材料,属于高档的武士装备。最早于公元十世纪日本平安时代中期至晚期间出现。十二世纪晚期,伴随着源氏和平氏两大武士集团之间的战争,大铠开始流行。现存的许多大铠都曾属于中上层武士,有的作为祭品捐赠给神社,另外的则是在后人手中传承至今。
大铠主要由骑在马上的高级武士穿戴,虽然较低级的武士使用了类似的装甲,但组件较少,较轻,并且在较高等级的武士装甲上显示出不少装饰标记。大铠的生产时间很长,制造一套装甲可能需要265天才能组装完成。因此,大铠被认为是所有日本盔甲中最正式和美丽的,被广泛认可为日本盔甲的真实形式。
|